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6章
接下来,三人谈论起了文学创作。
胡为民高屋建瓴,给两人提了很多建议,两人也是受益匪浅。
直到有文学社的成员进来告诉三人,围着门卫室,寻找胡为民的学生被老师劝走,胡为民这才结束交流,匆忙离开。
走的时候,查剑英和陈建公依依不舍的样子惹得其他成员摸不着头脑。
他们哪里知道,就这么短时间的交谈,两人从胡为民身上学到很多。
......
《燕京青年报》那篇采访引起的轰动渐渐平息后,胡为民总算回到正常的创作中。
在安静地环境中,他灵安爆发,创作效率提升了一倍有余。
本来预计十二月初完成的几篇稿子,在十一月底提前完成了。
胡为民将几篇短篇小说邮寄给《故事会》编辑后,正打算休息两天,看看书,放松一下心情时,青年报的赵莉莉又找了过来。
赵莉莉自然是找他约稿的,她觉得胡为民早晚会火,最好是趁着对方还没成为大作家的时候,为青年报提供一些优秀作品。
“青年报能接受什么作品?”
“不能太激进,符合时代特点吧。”
“悬疑可以吗?”
“像《会说话的骷髅》那种绝对不行。”
“那武侠呢?”
“武侠?什么是武侠?”
“金庸先生的小说看过吗?”
“啊,那种啊,不行,绝对不行!”
赵莉莉额头浮现一层冷汗。
金庸的小说她也悄悄读过,是挺精彩,但官方肯定不允青年报许刊载的。
“爱情呢?”
胡为民摸摸下巴,又冒出一个想法。
赵莉莉眼前一亮,“爱情......你能写爱情小说?”
“当然可以,又不是很难。”
胡为民十分肯定。
他脑海里有不少合适的作品,比如《牧马人》《孔雀公主》《庐山恋》等。
不过,这几部作品拍摄成电影的时间貌似就在明年,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还有替代选择,比如《甜蜜蜜》。
这部影片成片于1996年,讲述了改开初期,从中國内地去香江讨生活的黎小军和李翘结识,两个孤独异乡人产生出了真爱的故事。
这部电影时代和如今比较接近,只需要稍作更改背景和主角身份,工作量比较小,字数也比较适中。
赵莉莉问道:“胡老师,你能大致说一下故事内容吗?”
“当然可以。”
“1979年冬,美利坚华裔建筑设计师李兆带着女儿李翘随首批中美文化交流团抵达北京。
胡同口,李翘偶遇的燕京机械厂技术员黎小军,因一场自行车碰撞结缘,黎小军被迫当导游,携美游览燕京城,在这个过程中,两人因文化差异碰撞出爱情的火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